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分享气郁化火症状的一些知识点,和肝气郁结有什么症状的问题解析,大家要是都明白,那么可以忽略,如果不太清楚的话可以看看本篇文章,相信很大概率可以解决您的问题,下面我们就一块儿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肝主疏泄,具有调节情志的功能,肝气郁结证,一般情志抑郁,肝经所过部位发生胀闷疼痛,胸胁或少腹胀闷窜痛,胸闷,善太息,情志抑郁易怒,或咽部异物感,或颈部瘿瘤,或胁下肿块。
1.肝气郁结引起的压抑、忧虑往往导致女性
女性肝气郁结症状
头痛、烦躁、情绪波动易怒、胸胁胀痛、腹部胀满、内分泌紊乱。
2.女子月经正常与否与肝的疏泄功能正常与否密切相关,肝气不疏可导致经期过短、月经量少、经间期出血、经行眩晕、经行不寐。
3.肝经循行在两胁,肝经脉运行不畅还可能导致乳腺增生、乳腺结节甚至乳腺癌的发生。
4.肝郁导致失眠,表现为难以入睡,即使入睡也多梦易惊。无法保证睡眠质量,使女子气血失荣、皮肤粗糙,脸色暗沉。其中肝郁化火型失眠多因恼怒伤肝。
5.肝气郁结则气机不利,还会让人不思饮食,因为代谢缓慢,四肢乏力、懒惰少动,从而造成肥胖、便秘等问题。
中医没太有科学依据,是一种经验医学。他们的很多理论是阴阳五行理论。所以浊阴上泛
字面理解就是污浊的阴气由下向上泛起(本来阴气应该在下),这就是按照阴阳五行理论解释病因的一句话,对于非中医来讲,这句话就是一句无意义的话。类似风水师傅找的一些让人听不懂的理由。
具体借鉴以下中医基本理论在后面五色主病里边第5条提到过面黑暗淡或黧黑者,多属肾阳虚。因阳虚火衰,水寒不化,浊阴上泛所致。
望诊
望诊,是医生运用视觉对人体外部情况进行有目的地观察,以了解健康状况,测知病情的方法。中医理论认为,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体的外部,特别是面部、舌体等与脏腑的关系最密切,局部的病变可以影响到全身,而体内的气血、脏腑、经络等的病理变化,必然会在其体表相应的部位反映出来。因此,观察神、色、形、态的变化,不仅可以了解人体的整体情况,而且可作为分析气血、脏腑等生理病理状况的依据之一。即如《灵枢·本脏》所说:“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脏,则知所病矣。”
望诊在中医诊断学中被列为四诊之首,并有“望而知之谓之神”之说,这是因为人的视觉在认识客观事物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医门法律》说:“凡诊病不知察色之要,如舟子不识风汛,动罹复溺,鲁莽粗疏,医之过也。”所以医生在诊病时要充分利用视觉观察,并在临床实践和日常生活中注意培养和训练敏捷、准确的观察能力,通过诊断知识的学习和临床经验的积累,使望诊技巧日臻成熟。但望诊也有其一定的局限性,故不应以望诊代替其他诊法,诊病时还须四诊合参,才能全面地了解病情。
望诊的准确性除与医生掌握知识的程度以及临床经验的积累等相关之外,望诊时还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光线充足,避免干扰:应尽量在充足的自然光线下进行,如无天然光线,也应在日光灯下进行,必要时白天再进行复诊,要避开有色光线及室温高低的干扰。
『2』充分暴露,排除假象:诊察时要充分暴露受检部位,以便能清楚地进行观察。对于个别与整体病情不符的征象,应认真分析,排除非病理原因所致的假象。
『3』熟悉生理,以常衡变:为了更好地识别病理体征,必须熟悉各部位组织的正常表现和生理特点,将病理体征与生理体征相比较;并要熟悉各部位组织与内在脏腑经络的联系,运用整体观念进行分析,动态观察,从病情发展角度判断病理体征所提示的临床意义。
『4』四诊合参,综合判断:不能以望诊代替四诊,单纯望诊的信息不够,资料不全,要注意将望诊与其他诊法密切结合,四诊合参,进行综合判断。
望诊的内容主要包括:全身望诊(望神、望色、望形、望态),局部望诊(望头面、五官、躯体、四肢、二阴、皮肤),望舌(望舌体、舌苔),望排出物(望痰涎、呕吐物、大便、小便)和望小儿食指指纹等五个部分。因舌诊的内容极其丰富,故列专章叙述。学习望诊时虽划分为不同内容,临床诊病时还需综合运用,不必严格区分。
第一节全身望诊
全身望诊,又称整体望诊,是医生在诊察病人时首先对病人的精神、色泽、形体、姿态等整体表现进行扼要地观察,以期对病情的寒热虚实和轻重缓急等能获得一个总体的印象。
医生须在实践中逐步培养自己全身望诊的能力,要重视诊察病人时的第一直觉印象,达到“一会即觉”的目的。尤其是神的表现在患者无意之时流露最真,因此医生要做到静气凝神,在刚一接触病人的短暂时间内,要通过敏锐观察,能对病人神的旺衰和病情的轻重有一个估计。
同时全身望诊还要做到神形合参。神为形之主,形为神之舍,体健则神旺,体弱则神衰。当形神表现不一致时,更应综合判断,如久病形羸色败,虽神志清醒亦属失神;新病昏迷烦躁,虽形体丰满,亦非佳兆。
[One]、望神
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总称,是对人体生命现象的高度概括。神的意义有二,一是“神气”,是指脏腑功能活动的外在表现;二是“神志”,是指人的思维、意识和情志活动。此处所望之神,既指脏腑组织功能活动的外征,又指精神意识情志活动的状态,是神气与神志的综合判断。望神就是通过观察人体生命活动的整体表现来判断病情的方法。
(一)望神的原理
《灵枢·本神》指出:“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灵枢·平人绝谷》又说:“神者,水谷之精气也”。可见神的产生与人体精气和脏腑功能的关系十分密切,神产生于先天之精,而又必须依赖后天水谷精气的不断充养。只有当先后天之精充足,而精所化生的气血津液充盛,脏腑组织功能才能正常,人体才能表现出有神。由此可见,神是通过脏腑组织的功能活动表现出来的。精气是神的物质基础,而神是精气的外在表现。精气充足则体健神旺,抗病力强,即使有病也多属轻病,预后较好;精气亏虚,则体弱神衰,抗病力弱,有病多重,预后较差。所以,观察病人神的旺衰,可以了解其精气的盛衰,推断病情的轻重,判断病变的预后。正如《素问·移精变气论》所说:“得神者昌,失神者亡。”
(二)神的具体表现
中医理论强调“神形合一”,有形才显神,形健则神旺。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总的体现,具体表现于人体的目光、色泽、神情、体态诸方面,而诊察眼神的变化是望神的重点。
望神应重视诊察病人时的第一印象。神的表现在患者无意之时流露最真,所以医生要重视刚一接触病人时的第一直觉印象,做到静气凝神,细心观察,一会即觉。训练通过暂短时间观察即能对病人神的旺衰和病情的轻重有一个估计。同时望神要做到神形合参。神为形之主,形为神之舍,两者关系密切。如体健则神旺,体弱则神衰。当形神表现不一致时,应注意区别对待,如久病形羸色败,虽神志清醒,亦属失神;新病昏迷烦躁,虽形体丰满,亦非佳兆。
1.两目
因目系通于脑,目的活动直接受心神支配,故眼神是心神的外在反映,故有“神藏于心,外候在目”的说法。《灵枢·大惑论》说:“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目为脏腑精气汇聚之处,目之视觉功能可反映脏腑精气的盛衰,故望神重点是观察两目。一般而言,凡两目神光充沛,精彩内含,运动灵活,视物清晰者为有神,是脏腑精气充足之象;凡两目浮光外露,目无精彩,运动不灵,视物模糊者为无神,是脏腑精气虚衰之征。
2.色泽
是指人体周身皮肤(以面部为主)的色泽。《医门法律》说:“色者,神之旗也,神旺则色旺,神衰则色衰,神藏则色藏,神露则色露。”皮肤的色泽荣润或枯搞,是脏腑精气盛衰的重要表现。
3.神情
指人的精神意识和面部表情,是心神和脏腑精气盛衰的外在表现。心神为人体的主宰,在人体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心神正常,则人神志清晰,思维有序,表情自然,反映灵敏;反之如心神已衰,则神识昏蒙,思维混乱,表情淡漠,反映迟钝。
4.体态
指人的形体动态。形体丰满还是消瘦,动作自如还是艰难,也是机体功能强弱的外征,是反映神之好坏的主要标志。
望神时除重点观察上述几方面外,还要结合神在其他方面的表现,如语言、呼吸、舌象、脉象等,进行综合判断。
(三)神的分类及判断
临床根据神的盛衰和病情的轻重一般可分为得神、少神、失神、假神及神乱五类。
1.得神
又称“有神”。其临床表现为两目灵活,明亮有神,面色荣润,含蓄不露,神志清晰,表情自然,肌肉不削,反应灵敏。提示精气充盛,体健神旺,为健康表现,或虽病而精气未衰,病轻易治,预后良好。
2.少神
又称“神气不足”。其临床表现为两目晦滞,目光乏神,面色少华,暗淡不荣,精神不振,思维迟钝,少气懒言,肌肉松软,动作迟缓。提示精气不足,机能减退,多见于虚证患者或疾病恢复期病人。
3.失神
又称“无神”。是精亏神衰或邪盛神乱的重病表现,可见于久病虚证和邪实病人。
『1』精亏神衰而失神:临床表现为两目晦暗,目无光彩,面色无华,晦暗暴露,精神萎靡,意识模糊,反应迟钝,手撒尿遗,骨枯肉脱,形体羸瘦。提示精气大伤,机能衰减,多见于慢性久病重病之人,预后不良。
『2』邪盛神乱而失神:临床麦现为神昏谵语,循衣摸床,撮空理线;或卒倒神昏,两手握固,牙关紧急。提示邪气亢盛,热扰神明,邪陷心包;或肝风夹痰蒙蔽清窍,阻闭经络。皆属机体功能严重障碍,气血津液失调,多见于急性病人,亦属病重。
4.假神
久病、重病之人,精气本已极度衰竭,而突然一时间出现某些神气暂时“好转”的虚假表现者是为假神。如原本目光晦滞,突然目似有光,但却浮光外露;本为面色晦暗,一时面似有华,但为两颧泛红如妆;本已神昏或精神极度萎靡,突然神识似清,想见亲人,言语不休,但精神烦躁不安;原本身体沉重难移,忽思起床活动,但并不能自己转动;本来毫无食欲,久不能食,突然索食,且食量大增等。
假神的出现,是因为脏腑精气极度衰竭,正气将脱,阴不敛阳,虚阳外越,阴阳即将离决所致,古人比作“回光返照”或“残灯复明”,常是危重病人临终前的征兆。
假神与病情好转应加以区别。一般假神见于垂危病人,病人局部症状的突然“好转”,与整体病情的恶化不相符合,且为时短暂,病情很快恶化。重病好转时,其精神好转是逐渐的,并与整体状况好转相一致,如饮食渐增,面色渐润,身体功能渐复等。
得神、少神、失神、假神的鉴别,见表2-1。
表2-1得神、少神、失神、假神鉴别表
得神
少神
失神
假神
目光
两目灵活
明亮有神
两目晦滞
目光乏神
两目晦暗
目无光彩
虽目似有光
但浮光暴露
面色
面色荣润
含蓄不露
面色少华
暗淡不荣
面色无华
晦暗暴露
虽面似有华
但泛红如妆
神情
神志清晰
表情自然
精神不振
思维迟钝
精神萎靡
意识模糊
虽神识似清
但烦躁不安
体态
肌肉不削
反应灵敏
肌肉松软
动作迟缓
形体羸瘦
反应迟钝
虽思欲活动
但不能自转
5.神乱
指神志错乱失常。临床常表现为焦虑恐惧、狂躁不安、淡漠痴呆和卒然昏倒等,多见于癫、狂、痴、痫、脏躁等病人。
『1』焦虑恐惧:指病人时时恐惧,焦虑不安,心悸气促,不敢独处一室的症状。多属虚证,常见于卑惵、脏躁等病人,多由心胆气虚,心神失养所致。
『2』狂躁不安:指病人狂躁妄动,胡言乱语,少寐多梦,打人骂詈,不避亲疏的症状。多属阳证,常见于狂病等,多由暴怒气郁化火,煎津为痰,痰火扰乱心神所致。
『3』淡漠痴呆:指病人表情淡漠,神识痴呆,喃喃自语,哭笑无常,悲观失望的症状。多属阴证,常见于癫病、痴呆等,多由忧思气结,津凝为痰,痰浊蒙蔽心神,或先天禀赋不足所致。
『4』卒然昏倒:指病人突然昏倒,口吐涎沫,两目上视,四肢抽搐,醒后如常的症状。属痫病,多由脏气失调,肝风夹痰上逆,阻闭清窍所致。
神志错乱失常与邪盛神乱而失神的临床意义不同。前述邪盛所致神昏谵语,循衣摸床等,亦属神乱,但主要是言神志昏迷,一般出现于全身性疾病的严重阶段,病重已至失神;此处所说神乱主要是言神志错乱,多反复发作,缓解时常无“神乱”表现,病情不一定危重,神乱症状主要是作为诊病的依据。
[Two]、望色
望色,又称“色诊”,是通过观察人体皮肤的色泽变化来诊察病情的方法。
望色实际上包括对体表黏膜、分泌物和排泄物色泽的观察,而重点是对面部色泽的望诊。
色诊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内经》中就有望色诊病的详细记载,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素问·五脏生成》中描述了五脏常色、病色、死色的具体表现,《灵枢·五色》详细记述了面部分侯脏腑的部位。由于色诊在临床诊病中具有重要的价值,故受到历代医家的普遍重视。
(一)望色诊病的原理
1.色、泽的意义与关系
望“色”,实际包括望皮肤的颜色和光泽。
『1』皮肤的颜色:一般分成赤、白、黄、青、黑五种色调,简称为五色。皮肤的颜色可反映气血的盛衰和运行情况,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疾病的不同性质和不同脏腑的病证。五脏之气外发,五脏之色可隐现于皮肤之中,当脏腑有病时,则可显露出相应的异常颜色。
『2』皮肤的光泽:指肤色的荣润或枯槁。可反映脏腑精气的盛衰,对判断病情的轻重和预后有重要的意义。凡面色荣润光泽者,为脏腑精气未衰,属无病或病轻;凡面色晦暗枯槁者,为脏腑精气已衰,属病重。
《四诊抉微》说:“夫气由脏发,色随气华。”说明人体的肤色随着精气的充养而光彩于外,而精气是由脏腑的功能活动所产生,因此皮肤的光泽是脏腑精气盛衰的表现。临床所见不论何色,凡有色有气,表示脏腑精气内藏未衰;若有色无气,表示脏腑精气泄露衰败。气与色相比较,气的盛衰有无,对判断病情轻重和预后比色更为重要。五色之中,凡明润含蓄为气至,晦暗暴露为气不至,正如《望诊遵经》所说:“有气不患无色,有色不可无气也。”但临床诊病时,还必须将泽与色两者综合起来,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2.望面色的诊断意义
《灵枢·邪气脏腑病形》说:“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注于面而走空窍。”由于心主血脉,其华在面,手足三阳经皆上行于头面,特别是多气多血的足阳明胃经分布于面,故面部的血脉丰盛,为脏腑气血之所荣;加之面部皮肤外露,其色泽变化易于观察。凡脏腑的虚实、气血的盛衰,皆可通过面部色泽的变化而反映于外,因而临床将面部作为望色的主要部位。
3.面部分候脏腑
面部分候脏腑,是将面部不同部位分候不同的脏腑,通过观察面部不同部位色泽的变化,以诊察相应脏腑的病变。根据《内经》的有关论述,具体分候方法有两种:
『1』《灵枢·五色》分候法:该篇将面部的不同部位加以命名。
表2-2《灵枢·五色》面部名称及所候脏腑
面部名称
所候脏腑
面部名称
所候脏腑
现用名称
《灵枢·五色》名称
现用名称
《灵枢·五色》名称
额
庭(颜)
首面
鼻尖
肝下(面王、准头)
脾
眉心上
阙上
咽喉
鼻翼旁
面王以上
小肠
眉心
阙中
肺
鼻翼
方上
胃
鼻根
阙下(下极、山根)
心
颧骨下
中央
大肠
鼻柱
下极之下(直下、年寿)
肝
颊
夹大肠
肾
鼻柱旁
肝部左右
胆
人中
面王以下
膀胱,子处
『2』《素问·刺热》分候法:以额部候心,鼻部候脾,左颊候肝,右颊候肺,颏部候肾。
以上两种面部分候脏腑的方法,可作为临床诊病的借鉴。应用时,应以观察病人面部整体色泽变化为主,以分部色诊为辅。一般内伤杂病多应用《灵枢·五色》面部分候脏腑,而外感热病则多按《素问·刺热》面部分候脏腑。
(二)常色和病色
面色可分为常色和病色两类。
1.常色
健康人面部皮肤的色泽,谓之常色。其特点是明润,含蓄。明润,即面部皮肤光明润泽,是有神气的表现,显示人体精充神旺、气血津液充足、脏腑功能正常。正如《望诊遵经》所说:“光明者,神气之著;润泽者,精血之充。”含蓄,即面色红黄隐隐,见于皮肤之内,而不特别显露,是胃气充足、精气内含而不外泄的表现。正如《四诊抉微》所说:“内含则气藏,外露则气泄。”
由于体质禀赋、季节、气候、环境等的不同而有差异,常色又可分为主色和客色两种:
『1』主色:人之种族皮肤的正常色泽是为主色,又称正色。主色为人生来就有的基本肤色,属个体素质,终生基本不变。但由于种族、禀赋的原因,主色也有偏赤、白、青、黄、黑的差异。正如《医宗金鉴·四诊心法要诀》说:“五脏之色,随五形之人而见,百岁不变,故为主色也。”我国多数民族属于黄色人种,其主色的特点是红黄隐隐,明润含蓄。
『2』客色:因外界因素(如季节、昼夜、阴晴气候等)的不同,或生活条件的差别,而微有相应变化的正常肤色(特别是面色),谓之客色。客色属于常色范围,因此仍具有常色的明润、含蓄等基本特征。其变化不如主色明显,并且是暂时的,易于恢复成主色。如春季可面色稍青,夏季可面色稍赤,长夏可面色稍黄,秋季可面色稍白,冬季可面色稍黑。正如《医宗金鉴·四诊心法要诀》所说:“四时之色,随四时加临,推迁不常,故为客色也。”又如天热则脉络扩张,气血充盈,面色可稍赤;天寒则脉络收缩,血行减少而迟滞,面色可稍白或稍青。这些变化均属正常范围,临床须仔细观察,才能发现和领会。
除上述变化外,人的面色也可因情绪、运动、饮酒、水土、职业、日晒等影响而发生变化,但只要不失明润含蓄的特征,仍属常色的范畴。
2.病色
人体在疾病状态时面部显示的色泽,称为病色。病色的特点是晦暗、暴露。晦暗,即面部皮肤枯槁晦暗而无光泽,是脏腑精气已衰,胃气不能上荣的表现。暴露,即某种面色异常明显地显露于外,是病色外现或真脏色外露的表现。如实热证见满面通红,即为病色外现;肾病患者出现面黑暴露,枯槁无华,即为真脏色外露。故病色可反映不同性质、不同脏腑的病变。
一般而言,新病、轻病、阳证病人的面色鲜明显露但尚有光泽,而久痛、重病、阴证则面色暴露与晦暗并见。观察病色的关键,在于分辨面色的善色与恶色。
(1)善色:指病人面色虽有异常,但仍光明润泽。这说明病变尚轻,脏腑精气未衰,胃气尚能上荣于面,多见于新病、轻病、阳证,其病易治,预后较好,故称善色。如黄疸病人面色黄而鲜明如橘皮色,即为善色。
(2)恶色:指病人面色异常,且枯槁晦暗。这说明病变深重,脏腑精气已衰,胃气不能上荣于面,多见于久病、重病、阴证,其病难治,预后较差,故称恶色。如鼓胀病人面色黄黑晦暗枯槁,即为恶色。
《内经》对审察面部色泽已有较详细的记载,并以取类比象的方法来形容面色的“平、病、善、恶”。据《素问·脉要精微论》和《素问·五脏生成》中的有关论述,列表鉴别如下(表2-2)。
表2-2《内经》论述面部色泽变化归纳表
五色
五脏
平人
病人
有华无病
无华将病
有华主生(善色)
无华病危(恶色)
赤
心
如白裹朱
如赭
如鸡冠
如杯血
白
肺
如鹅羽
如盐
如豕膏
如枯骨
黄
脾
如罗裹雄黄
如黄土
如蟹腹
如枳实
青
肝
如苍璧之泽
如蓝
如翠羽
如草兹
黑
肾
如重漆色
如地苍
如乌羽
如炲
(三)五色主病
病色可分为赤、白、黄、青、黑五种,分别见于不同脏腑和不同性质的疾病。《灵枢·五色》认为:以五色分属于五脏,其对应关系是“青为肝,赤为心,白为肺,黄为脾,黑为肾”;以五色反映疾病的不同性质,则“青黑为痛,黄赤为热,白为寒”。这种根据病人面部五色变化以诊察疾病的方法,即五色主病,或称“五色诊”。其具体表现和主病如下:
1.赤色
主热证,亦可见于戴阳证。
满面通红者,属实热证。是因邪热亢盛,血行加速,面部脉络扩张,气血充盈所致。
午后两颧潮红者,属阴虚证。是因阴虚阳亢,虚火炎上所致。可见于肺痨等病人。
久病重病面色苍白,却时而泛红如妆、游移不定者,属戴阳证。是因久病肾阳虚衰,阴寒内盛,阴盛格阳,虚阳上越所致,属病重。
古人按五行理论,认为火形人面色稍赤;夏季面色稍赤为正常。心病面赤而枯槁晦暗,如杯血,或如赫石者,为真脏色见;肺病面赤无华为难治。
2.白色
主虚证(包括血虚、气虚、阳虚)、寒证、失血证。
病人面色发白,多由气虚血少,或阳衰寒盛,气血不能上充于面部脉络所致。
面色淡白无华,唇舌色淡者,多属血虚证或失血证。面色白光白者,多属阳虚证;若白光白虚浮,则多属阳虚水泛。面色苍白者,多属亡阳、气血暴脱或阴寒内盛。因阳气暴脱,脱血夺气,则气血不荣,面部脉络血少,血行迟滞而兼血郁所致;若阴寒内盛,寒邪凝滞,面部脉络收缩而凝滞,亦可见面色苍白。
古人按五行理抡,认为金形人面色可略白;秋季面色稍白为正常。肺病面白枯槁无华,如枯骨之色者,为真脏色见;肝病面白无华为难治。
3.黄色
主脾虚、湿证。
病人面色发黄,多由脾虚机体失养,或湿邪内蕴、脾失运化所致。
面色萎黄者,多属脾胃气虚,气血不足。因脾胃虚衰,水谷精微不足,气血化生无源,机体失养,故面色淡黄无华。
面黄虚浮者,属脾虚湿蕴。因脾运不健,机体失养,水湿内停,泛溢肌肤所致。
面目一身俱黄者,为黄疸。其中面黄鲜明如橘皮色者,属阳黄,乃湿热为患;面黄晦暗如烟熏色者,属阴黄,乃寒湿为患。
古人按五行理论,认为土形人面色可略黄;长夏面色较黄为正常。脾病面黄而枯搞晦暗,如黄土或如枳实之色者,为真脏色见;肾病面黄无华为难治。
4.青色
主寒证、气滞、血瘀、疼痛、惊风。
病人面见青色,多由寒凝气滞,或瘀血内阻,或筋脉拘急,或因疼痛剧烈,或因热盛而动风,使面部脉络血行瘀阻所致。
面色淡青或青黑者,属寒盛、痛剧。多因阴寒内盛,经脉挛急收引,不通而痛,以致面部脉络拘急,气血凝滞而色青。可见于骤起的气腹痛、寒滞肝脉等病证中。
突见面色青灰,口唇青紫,肢凉脉微,则多为心阳暴脱,心血瘀阻之象,可见于真心痛等病人。
久病面色与口唇青紫者,多属心气、心阳虚衰,血行瘀阻,或肺气闭塞,呼吸不利。
面色青黄(即面色青黄相兼,又称苍黄)者,可见于肝郁脾虚的病人,胁下每有症积作痛。
小儿眉间、鼻柱、唇周发青者,多属惊风。多因热闭心神,外引筋肉,面部脉络血行瘀阻所致,可见于高热抽搐患儿。
古人按五行理论,认为木形人面色稍青;春季面色稍青为正常。肝病面青而枯槁晦暗,色如枯草者,为真脏色见;脾病面青无华为难治。
5.黑色
主肾虚、寒证、水饮、血瘀、剧痛。
病人面色发黑,多因肾阳虚衰,水寒内盛,血失温养,脉络拘急,血行不畅所致。
面黑暗淡或黧黑者,多属肾阳虚。因阳虚火衰,水寒不化,浊阴上泛所致。
面黑干焦者,多属肾阴虚。因肾精久耗,阴虚火旺,虚火灼阴,机体失养所致。
眼眶周围发黑者,多属肾虚水饮或寒湿带下。
面色黧黑,肌肤甲错者,多由血瘀日久所致。
古人按五行理论,认为水形人面色稍黑;冬季面色稍黑为正常。肾病面黑而枯槁晦暗,如锅底之炲者,为真脏色见;心病面黑无华为难治。
问题一:肝火旺有哪些症状症状表现
中医认为,肝火是肝阳的表现形式,肝火旺就是肝的阳气亢盛表现出来的热象,多因七情过极、肝阳化火或肝经蕴热所致。一般情况下,肝火旺的人会有头晕、面红、目赤、口苦、易怒等症状,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一般情况下,如果肝火旺会对致身体上部有热,或上冲性特点,表现为头晕、面目红赤、红潮难退、易暴怒、口干舌燥、口苦、口臭、头痛、头晕、眼干、睡眠不稳定、身体闷热、舌苔增厚等。更甚者会晕厥、呕血等;
2.肝火旺可导致月经失常,这是因为肝火旺而引起妇女月经紊乱,表现为经血量减少、经期延迟或者闭经等;
3.肝火旺会导致失眠,这多是因为思虑过度、恼怒损肝等造成;是指肝火侵扰所致的失眠,多由恼怒伤肝、思虑过度等引起。肝藏魂,肝火旺则魂不守舍,夜卧不宁,易惊。治以疏肝清火,可用龙胆泻肝汤加减。
4.肝火旺还可以导致孕妇恶阻,孕妇怀孕期间,肝火旺可表现为恶食挑食、眩晕口苦、呕吐苦水等。
5.肝火上炎:是指肝火旺导致的上部有热象或上冲性症状特点,如头晕、面红、目赤、口苦、易怒,甚至发狂、晕厥、呕血等。治以疏肝降火,可用天麻钩藤饮加减。
6.肝火旺致恶阻:是恶阻证型之一,多由妇女孕后肝火旺,肝火挟冲脉之火上冲引起,症见呕吐苦水、恶食择食、眩晕口苦等。治以清肝和胃、降逆止呕,可用加味温胆汤。
调理
食疗方面,赵主任谈到肝火旺可用红萝卜、马蹄(荸荠)、竹蔗加雪梨煲水饮,还可以食用菊花粥、芹菜粥、刀豆茶、猪胆绿豆粉等进行调理,这些都可以减弱肝火旺的症状。
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做到:
〖One〗、保证充足的睡眠,不要熬夜,不要过度的劳累。
〖Two〗、绝对的禁酒,也不要吸烟,长期吸烟饮酒同样会引起肝火旺。
〖Three〗、适当的去户外进行运动。
〖Four〗、还要保持好的心情,不要暴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夏季肝火旺调理的八个方法
[One]、吃草莓
对于肝火旺盛的人来说,草莓既能养肝,又是去肝火的高手。从中医角度讲,草莓性凉、偏酸甜,能养肝护肝,又因红色入心,可去心火。此外草莓是典型的浆果,维生素C的含量丰富,有助于人体吸收铁质,使细胞获得滋养;其含有的天然的抗炎成分可以减少自由基的产生数量,以保持脑细胞的活跃。但是草莓是凉性的食物,像是脾胃虚寒、容易腹泻和胃酸过多的人更要控制量。
[Two]、枸杞泡水
枸杞水是对眼睛和肝脏都非常有利的茶水,对于经常喜欢熬夜的人来讲,肝脏是重点保护对象,每天取10克枸杞坚持泡水,也就是一小把的样子,对养肝阴和修复肝细胞是很有益的,重在坚持。
[Three]、喝奶制品
奶制品主要是补充人体蛋白质,以酸奶为佳,因酸奶可调整肠道菌群促进毒素排出。此外,酸奶可促进干扰素生成,可提高机体免疫体力,达到养肝护肝的目的。
[Four]、均衡营养
夏季养肝,家庭调护中应该注意均衡饮食,每天每类食物都要摄取,且要依很好的比例摄取。5种颜色的蔬果各有优点,比如绿色、红色、黄色蔬果,含有叶黄素;花椰菜、白花菜等十字花科,是抗癌尖兵等等,用餐时可多选取、多替换。
[Five]、调整心态
肝脏是好喜的器官,如果你经常的心情不好的话,肝脏就会受到损伤了,因为肝脏内分布着丰富的交感神经,经常感到烦躁、忧愁会直接导致肝细胞缺血,影响肝细胞的修复和再生。所以,个人应该改变对自己和他人过于苛求、满腹牢骚的不良行为模式,培养乐观、开朗、宽容、放松的健康行为模式和心态。
[Six]、适当运动
每天定时定量的运动,可以提高身体的抵抗力,还可以让肝脏的功能更好,运动的时候也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决定运动的量。运动初期,可在不影响身体舒适度的情形下慢跑,以疲劳度控制慢跑时间。养肝绝非一日之功,任何事情都贵在坚持,养肝也是如此。健康食品藏在大......>>
问题二:肝火旺的表现有哪些肝火是肝阳的表现形式,“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中医认为,气属于阳,肝气就是指肝的阳气,通俗地说就是功能的外在表现。它在正常状态下是维持肝脏各项功能的原动力。肝火旺是指肝气亢盛之热象,多因七情过极、肝阳化火或肝经蕴热所致。可表现为肝脏之热,又可表现为肝经之热。肝为“将军之官,罢极之本”,“体阴而用阳”,若肝火旺盛,可见头晕、面红、目赤、口苦、急躁易怒、舌边尖红、脉弦数,甚或昏厥、发狂、呕血等。肝火旺具体表现在以下八个方面:[One]、肝火上炎:是指肝火病症中表现为上部有热象或具有上冲性特点者,如头晕、目赤、口苦、急躁易怒、舌边尖红,甚或昏厥、发狂、呕血等。中医认为火有“火性炎上”的特点,因此多表现为人体上半身的病症。治宜疏肝降火为主,可用天麻钩藤饮等。[Two]、肝火不得卧:见于《病因脉治》卷三,指肝火侵扰所致的失眠。多由思虑过度、恼怒伤肝,气火拂逆,或肝血耗伤,神失所守而成。因“肝藏魂”,肝火旺则神不守舍。症见夜卧不宁,善惊,口渴多饮,胁肋时胀,或小腹季胁引痛,痛连阴器,脉弦数。治宜疏肝清火为主,可用疏肝散或龙胆泻肝汤等方。[Three]、肝火耳聋耳鸣:见于《医学元要・耳》。耳聋之因于肝火上攻,致耳鸣善怒、面赤、口苦胁痛、耳窍胀塞、脉弦者。因肝肾同源,肾开窍于耳,故肝火可致耳聋。治宜清肝降火,可用龙胆泻肝汤等方。[Four]、肝火眩晕:眩晕的一种,见于《证治汇补・眩晕》章。由于肾水亏少,肝胆相火上炎所致。症见头晕头痛,面红升火,口苦目赤,舌质红,脉弦数。可见于现代高血压病、脑动脉粥样硬化症等。因肝开窍于目,肝经上行于巅顶。偏火旺者,宜清肝泻火为主,用龙胆泻肝汤;偏阴虚者,宜滋阴降火,用知柏地黄丸。[Five]、肝火月经先期:经行先期证型之一。出自《妇人良方》,病因郁怒伤肝,肝郁化热,热扰冲任,迫血妄行所致。症见经行先期,经量时多时少,色红或紫,或有瘀块,***及小腹胀痛,烦躁易怒等。治宜疏肝解郁清热,方用丹栀逍遥散加减。[Six]、肝热自汗:自汗之一,见于《证治汇补・汗病》章。因肝热所致,常兼见口苦多眠。治宜清肝敛汗,可用逍遥散加减。[Seven]、肝热恶阻:恶阻证型之一。因孕后血聚养胎,冲脉气盛,冲气挟肝胃之气上逆所致。多见于平时性情急躁的妇女,症见呕吐苦水或食入即吐、眩晕口苦等。宜清肝和胃,降逆止呕。可用加味温胆汤(陈皮、制半夏、茯苓、炙甘草、枳实、竹茹、黄芩、黄连、芦根、麦冬)。[Eight]、肝火头痛:头痛病证之一。因肝火上扰所致,见于《类证治裁・头痛》,“内风扰巅者筋惕,肝阳上冒,震动髓海”。症见头角及巅顶掣痛,眩晕烦躁,易怒,睡眠不宁,脉弦等。治宜平肝潜阳为主,用天麻钩藤饮、珍珠母丸等。若兼肝胆火盛者可予龙胆泻肝汤或当归龙荟丸等。以上只是临床常见的病症,若见其他辨证属于肝火偏旺者,亦可借鉴以上类型治疗,同时也应注意对兼症的治疗。
问题三:肝火旺有哪些症状表现肝火头胀
主要症候常起于恼怒,头胀且痛,昏沉闷热,头筋突起,口干口苦,甚则两耳失聪,舌苔薄黄,脉象弦或数。
肝火上炎头热
主要症候头热面红,心烦易怒,夜寐不安,胁痛口苦,舌红苔薄。
肝火亢盛消瘦
主要症候形体消瘦、烦躁不安,性急易怒,头晕目眩,胁肋灼痛,口苦目赤,小便短赤,大便燥结,舌红苔黄。
肝火上冲舌血
主要症候舌上出血,舌肿木硬,舌苔黄,舌边红绛,或起芒刺,并见头中热j,烦热,头晕目眩,面红目赤,口苦咽干,耳鸣耳聋,胁肋痛,性急善怒,小便黄赤,大便干燥,甚则昏厥。
肝火犯肺咳嗽
主要症候症见咳嗽气逆,痰出不爽,或如梅核,或如败絮难以咳出。咳时面红并引及胁痛。咽喉干燥,烦躁易怒。舌边尖红、苔薄黄而干。
肝火犯胃吐血
主要症候、吐血兼见心烦胸闷,善怒胁痛,口苦或口酸,多恶梦,或见唇青,或频作呃逆,舌质红,苔黄。
肝火燔灼胃痛
主要症候胃脘烧灼疼痛,痛势急迫,疼痛拒按,喜冷恶热、烧心泛酸,口干口苦,甚则呕吐苦水,或兼见吐血、便血。烦躁易怒,便秘溲赤。舌红苔黄。
心肝火旺经质粘稠
主要症候月经先期量多,甚或血崩,质浓稠如膏,经色鲜红,或紫红,或紫黑,并见面红目赤,心烦急躁,失眠多梦,胸胁胀痛,口苦而渴,或具经行发热,吐血、衄血,舌红苔黄。
肝火偏亢月经过多
主要症候月经提前而至,经量过多或兼经期延长,色鲜红或紫黑,质浓稠,有瘀块,面赤心烦,急躁易怒,胸闷乳胀,头晕头痛,夜寐多梦,口苦口干,食欲不振,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
心肝火旺经前不寐
主要症候经前失眠,甚至通宵不寐,心烦易怒,口苦咽干,头痛头晕,***痛痒,月经先期,量多色黯。舌尖红刺,苔薄黄。
肝火耳聋
主要症候耳聋耳鸣,突然发作,甚至全聋,耳鸣如钟,或如风雷声,或如潮水声,伴有耳胀痛、耳闭,口苦咽干,面红目赤,大便燥,小便黄,舌红苔黄。
肝火上逆耳衄
主要症候血从耳中突然流出,量较多,耳部疼痛,心烦易怒,或胸协胀满,口苦,目赤,头痛,小便实,舌质红。
肝火犯肺鼻衄
主要症候由情绪激动诱发,鼻出血量多,血色鲜红,并经常反复发作,头胀痛,心烦易怒,口苦咽干,胸胁苦满,目赤,小便黄,舌质红。
肝火上炎白睛溢血
主要症候头痛目胀、面红眩晕、口苦耳鸣、胸胁刺痛、烦躁易怒、尿黄、舌红苔黄。多见于高血压患者。
肝火犯胃头目胀痛
主要症候头痛偏甚,目珠胀痛,甚则头痛如劈,目胀欲脱,瞳神散大,视力骤降,烦躁易怒,口渴欲饮,呕吐频作,舌红苔黄。
肝火上冲暴躁
主要症候精神不足、气色不好、心烦意乱、脾气暴躁、乏力嗜睡、情绪容易激动、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等。
肝火上逆暴盲
主要症候烦躁易怒,骤然一眼或双眼盲而不见,目珠疼痛,头晕且痛,面红目赤,胁痛口苦,舌红苔黄。
肝火犯胃胃寒
主要症候食欲下降、厌食、厌油腻、疼痛拒按、口干口苦、烧心泛酸,呕吐苦水、烦躁易怒,便秘、胃部烧灼,疼痛。...>>
问题四:肝火太旺有什么症状?有哪些药可以去肝火?温馨提示:回复只是给您提供借鉴意见,不能代替临床诊断。最后确诊还请到相关医院就诊:
肝火旺,可以用龙胆泻肝丸,中病即止。
1“经常易怒,发脾气,眼干”,有肝火旺的倾向,但还不能依此而诊断为肝火旺。
2中医诊断疾病要求望闻问切,四诊合参,全面分析才能做出诊断,近来患者信息(资料)不全就诊断为肝火旺,就处方开药,不符合中医的看病原则,效果会大打折扣。
3肝火旺应该会出现口渴欲饮,小便黄,发热,舌红苔黄,脉弦数等,如果出现了以上的这些,特别是舌象(舌红苔黄)、脉象(脉弦数),就可以诊断为肝火旺。
4建议去正规中医院看中医,在诊断不明确的情况下,比较好不要盲目服用中成药,可能会产生远期副作用。
中成药――舒肝散,可以按说明进行服用,非常有效。
食疗的话,薏米莲子粥较好。用莲子芯泡水喝也能平肝。
肝火旺经络做到不生气,多吃木瓜。睡前用热水泡脚。多***胆经。都是去肝火的好办法。建议看下人体使用手册这本书,到处都有卖。对调理身子很有帮助。
预防肝火上升或是要清肝火,中医常用夏枯草、桑叶、菊花或金银花、绵茵陈调治,效果不错。方法如下:
〖One〗、夏枯草12克、桑叶10克、菊花10克
将夏枯草、桑叶加入适量的水浸泡半小时后煮半小时,最后加入菊花煮3分钟,即可代茶饮。可用冰糖或蜂蜜调味。
(注:以上为1至2人的分量,可根据人数增加。)
〖Two〗、金银花15克、绵茵陈15克
将金银花、绵茵陈加入适量的水浸泡半小时后煮半小时,即可代茶饮。可用黑糖或片糖或蜂蜜调味。
此外,预防肝火上升,也可喝“枸杞菊花茶”,方法如下:
枸杞先煮30分钟,加入菊花后再煮3分钟,就可作茶饮,适用于头晕脑胀、眼赤目乾,经常用脑者。
养肝可多吃猪肝或鸡肝,尤其是那些看东西经常模模糊糊,用神太多者。
喝梨水去肝火:川贝母10克捣碎成末,梨2个,削皮切块,加冰糖适量,清水适量炖服。
当人体阴阳失调,失去了正常潜藏功能,会引起“上火”症状。
引发“上火”的具体因素很多。情绪波动过大、中暑、受凉、伤风、嗜烟酒以及过食葱、姜、蒜、辣椒等辛辣之品,贪食羊肉、狗肉等肥腻之品和中毒、缺少睡眠等都会“上火”。
中医把头昏、咽喉肿痛等偏上部位的火热症状叫“上焦火”,把烦热口渴、胃脘痛等中间部位的叫“中焦火”,把便秘、尿赤等偏下部位的叫“下焦火”。又按脏腑开窍,把目赤肿痛称“肝火”,鼻扇气喘称“肺火”,口舌生疮称“心火”等等。结合内在情况,这些火还可统分“虚实”两大类,症状重,来势猛的属实火;症状轻,时间长并伴手足心热、潮热盗汗等的属虚火。这种分类为有关治疗提供了依据。
治疗“上火”要注意两点:
一是选用中药,而不盲目投用西药。因前者是调理全身以治本,后者却只能针对症状治其标。
二是遵照中医理论辨证施治。如治“中焦火”宜投清胃散等,治“心火”用导赤散等,治“实火”用三***、牛黄解毒片等药泄火,比较好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若见“火”就用三***之类,有时并不奏效,反而误事。
经常气郁上火烦躁不安者,可表现为以下几种情况:
上焦有火(上焦指心肺部位),
症见口干、舌烂、唇裂、目赤、耳鸣,甚则微咳。
中焦有火(中焦指脾胃部位),表现为时而胃火亢盛,食不知饱,时而嗳腐吞酸,呃气上逆,脘腹胀满,饮食少进。
下焦有火(下焦指肝、肾、膀胱、大小肠部位),表现为大便干,小便少且黄赤,混浊有味,***时痒,妇女白带多,甚至带黄。
从食疗保健角度来看,总的原则是,平时多饮水,少吃辛辣***性食物,比较好少吸烟,少饮酒,甚至戒烟酒;少食......>>
问题五:“心火”和“肝火”怎么区别?分别有什么症状?心火分虚实,虚火表现为低热,盗汗,心烦,口干等;实火表现为反复口腔溃疡,口干,小便短赤,心烦易怒等.(可以服导赤散清心火,如果不方便熬的话,可以买点淡竹叶泡水喝.淡竹叶清心火也很好.)肝火:头晕胀痛,烦躁易怒,目眩耳鸣,面赤升火,口苦口干,夜眠不安,舌红苔黄(对于肝火旺,可以采取雪梨百合汤,或者川贝炖雪梨进,又或者鸡骨草冰糖水,鸡骨草瘦肉汤)
问题一:女人气血两虚的症状有哪些导读:由于气候变化与生理特征,部分人会食欲不佳,偏重于某些合自己胃口的菜肴,时间长了会因动物性食物摄入过少而致缺铁。另外,过冷或过热也会影响人的消化液分泌,导致人体对食物中铁的吸收减少而引发贫血。女人气血两虚的症状慢性失血。主要是因为月经过多导致缺铁,有时也会因身体某部位出现问题,如消化道出血、痔疮等。这些因素同样可以导致血液中铁的不断丧失引发贫血。、 〖One〗、看眼睛:看眼睛实际上是看眼白的颜色,俗话说“人老珠黄”,其实指的就是眼白的颜色变得混浊、发黄,有血丝,这就表明你气血不足了。眼睛随时都能睁得大大的,说明气血充足;反之,眼袋很大、眼睛干涩、眼皮沉重,都代表气血不足。 〖Two〗、看皮肤:皮肤白里透着粉红,有光泽、弹性、无皱纹、无斑代表气血充足。反之,皮肤粗糙,没光泽,发暗、发黄、发白、发青、发红、长斑都代表身体状况不佳、气血不足。 〖Three〗、看头发:头发乌黑、浓密、柔顺代表气血充足,头发干枯、掉发、头发发黄、发白、开叉都是气血不足。 〖Four〗、看耳朵:现在,人的身体素质越来越差。不信你去仔细看看,现在人的耳朵小,看上去越来越僵硬、而且形状上看上去已有些变形。就是孩子和年青人都很少能看到圆润、肥大、饱满的大耳朵了。而这些大耳朵在老人那里却很多见,这说明以前人的身体素质明显强于现代人。小孩子看耳朵看形态,大人除了形态就主要看后天的情况了,主要看色泽、有无斑点、有无疼痛。如果呈淡淡的粉红色、有光泽、无斑点、无皱纹、饱满则代表气血充足。而暗淡、无光泽代表气血已经下降。如果耳朵萎缩、枯燥、有斑点、皱纹多,它代表了人的肾脏功能开始衰竭,你要注意了。 〖Five〗、摸手的温度:如果手一年四季都是温暖的,代表人气血充足,如果手心偏热或者出汗或者手冰冷,都是气血不足。 〖Six〗、看手指的指腹:无论孩子还是**,如果手指指腹扁平、薄弱或指尖细细的,都代表气血不足,而手指指腹饱满,肉多有弹性,则说明气血充足。女人气血两虚的症状 〖Seven〗、看青筋:如果在**的食指上看到青筋,说明小时候消化功能不好,而且这种状态已一直延续到了成年后。这类人体质弱,气血两亏。如果在小指上看到青筋,说明肾气不足。如果掌心下方接近腕横纹的地方纹路多、深,就代表小时候营养差,体质弱,气血不足。成年后,这类女性易患妇科疾病,男性则易患前列腺肥大、痛风等症。 〖Eight〗、看指甲上的半月形:正常情况下,半月形应该是除了小指都有。大拇指上,半月形应占指甲面积的1/4~1/5,其它食指、中指、无名指应不超过1/5。如果手指上没有半月形或只有大拇指上有半月形的说明人体内寒气重、循环功能差、气血不足,以致血液到不了手指的末梢,如果半月形过多、过大,则易患甲亢、高血压等病。 〖Nine〗、看手指甲上的纵纹:只在**手上出现,小孩不会有的。当**手指甲上出现纵纹时,一定要提高警惕,这说明身体气血两亏、出现了透支,是肌体衰老的象征。 〖Ten〗、看牙龈:小孩子不明显,主要是**。牙龈萎缩代表气血不足,只要发现牙齿的缝隙变大了,食物越来越容易塞在牙缝里,就要注意了,身体已在走下坡路,衰老正在加快。 1〖One〗、看睡眠:**如果像孩子一样入睡快、睡眠沉,呼吸均匀,一觉睡到自然醒,表示气血很足;而入睡困难,易惊易醒、夜尿多,呼吸深重或打呼噜的人都是血亏。
问题二:女性气血不足有哪些症状!女人气血不足容易过早衰老,干枯脱发,失眠多梦,手脚冰凉,***干涩,更年期提前,提前衰老等情况的发生。所以要尽早的的关注调理。我也是气血不足,现在除了熬一些红枣银耳粥之类的,就是在吃阿胶糕。不过阿胶糕质量参差不齐,还是要慎重选取的。叶小惠养生坊您可以看看!
另外,也可以根据以下症状,判断自己是否气血不足。
一看眼睛:眼白的颜色混浊、发黄,就表明肝脏气血不足。
二看头发:如果出现大量脱落,而且头发越来越稀疏,就要警惕整个身体的气血问题。
三看手指:如果手心偏热或者出汗或者手冰冷,手指指腹扁平、薄弱或指尖细细的,则都是气血不足。同时如果手指上没有半月形或只有大拇指上有半月形,说明人体内寒气重、气血不足。
四听声音:一般细声细语,说话声音不够有力度的人多事气血不足。
五看睡眠:入睡困难,易惊易醒、夜尿多,呼吸深重或打呼噜的人,都有气血亏虚的表现。此外,爱睡觉也是气血虚的表现。
气血不足应该及时调理。否则也会导致很多疾病。
希望回档能够帮助您,如有帮助,请采纳!
问题三:气血虚的症状有哪些阿胶黄精丸可以的
问题四:长期气血不足会引起什么症状?四肢无力,面色苍白,男人气血不足尤其表现在肾气不足。会出现阳痿早泄等症状,还有睡眠不好,小便清长等。
平常可以多吃红枣、莲子、龙眼肉、核桃、山楂、猪肝、猪血、黄鳝、海参、乌鸡、鸡蛋、菠菜、胡萝卜、黑木耳、黑芝麻、虾唬、枸杞,等食物。
另外经常饮用9味雪盈猓能将补血与补气结合在一起,气血双补。
问题五:气血不足会有哪些表现? 10分你好,气血不足有气虚证表现和血虚证表现同时存在。主要症状表现有:神疲乏力,少气懒言,面色萎黄或苍白,肢体肌肤爪甲干燥血色淡或无血色,头晕眼花,心悸失眠,毛发枯黄等;妇女还可见月经不调,经色暗淡,有血块,行经腹痛等。
治疗气血不足以调理肝脾心为主,根据需要辅以补肾,使气血生化源源不绝,供给全身,则可收良好效果。
祝您生活愉快~!
问题六:气血不足的表现形式是哪些的?会出现哪些气血不足的征兆?气血不足的表现是中医的概念,气血不足的患者主要以女性居多。气和血都是生命的载体,共同滋润身体,使身体正常协调地运作。而女性由于经期、体质等方面的原因,身体容易出现气血不足的表现。
所谓“气”,是指使人体器官发挥机能的动力,在生理上具有保持活力、温暖人体、防御外邪等功能。“气”就像是人体的“汽油”,推动五脏六腑的运行,使体表保持正常,防御各种病毒入侵。
中医所说的“血”则有两层含义,其一是指西医讲的流动在脉管中的“血液”,具有营养和滋润全身的生理功能;其二是指与“气”同在的运行载体,中医有句话叫“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推动血的运行,血濡养气的充盛。
气血不足的表现
女人主要看光泽、弹性和皱纹。皮肤与肺的关系密切,皮肤白里透着粉红,有光泽、弹性、无皱纹、无斑,代表肺的气血充足。反之,皮肤粗糙,没光泽,发暗、发黄、发白、发青、发红、长斑都代表身体状况不佳、气血不足。
男人气血不足的表现主要是肾气不足,身体病变情况较多。
外,面色也是气血的“晴雨表”。面色苍白代表肾气不足,面色萎黄是肝气不足。
牙齿与肾的关系最为密切,如**牙齿稀疏、牙齿松动、齿根外露等问题,多为肾气亏乏。牙龈与胃肠相关。如出现单纯的牙龈红肿,多是胃火上扬所致,也可能与胃炎有关。牙齿松动脱落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牙槽骨不坚固,而牙槽骨的不坚固多由骨质疏松导致。牙龈萎缩代表气血不足,当你发现牙齿的缝隙变大了,越来越容易塞牙,就要留意身体的状况。
气血不足应该及时调理。如果没有典型病理症状,可以首先选取喝鸡汤补气;或者用党参或黄芪15克,煎水补气。当归则有补血的功效,适用于血虚的人群。除饮食外,还要减缓生活压力。当出现以上典型症状时,应该及时去看医生或者是服用一些滋补气血的营养品,如专家推荐的*** onie补丶血丸,*** onie补丶血丸的氯化血红素成份是从新西兰哈密尔顿的精选牛血中提取,它是现代医学公认的防治贫血、吸收率高、效果好的生物原料,*** onie补丶血丸,从女性补血养气着手,调节女性身体内部机能。它能解决女性由于贫血导致的疲乏、心慌气短、头痛头晕、耳鸣目眩、皮肤干燥黯淡、毛发枯少无光泽、月经不调、痛经等多种气血不足的问题,做一个气血双赢的女人。
气血不足的饮食原则:
营养原则:气血双补需以食用补血、补气的食物、药物慢慢调养,切不可超之过急。气血双补的食物既可补气,又能补血。
1.宜多吃具有补血、补气作用的食物。
2.宜多食性平、味甘的温热食物。
3.宜多吃营养丰富、容易消化的平补类食物。
4.适当多吃些富含“造血原料”的优质蛋白质、必需的微量元素(铁、铜等)、叶酸和维生素B12等营养食物。
5.蔬菜中铁的含量较低,吸收差,但是新鲜绿色蔬菜中含有丰富的叶酸。叶酸参与血红蛋白的生成,叶酸缺乏可造成大细胞贫血,也可引起混合性贫血。因此亦要多吃蔬菜。
问题七:什么叫气血不足?气血不足对身体有什么影响?女人气血不足的症状表现
主要看光泽、弹性和皱纹。皮肤与肺的关系密切,皮肤白里透着粉红,有光泽、弹性、无皱纹、无斑,代表肺的气血充足。反之,皮肤粗糙,没光泽,发暗、发黄、发白、发青、发红、长斑都代表身体状况不佳。
可以试一试以下方法改善:
〖One〗、桂圆莲子汤:做法:将桂圆二十个、莲子五十个,加适量清水,煮至莲子软熟即可。功用:健脾、安神、养血。
〖Two〗、龙眼粥:做法:龙眼肉十五克、红枣十枚、粳米五十克,以起熬煮成粥。功用:养心健脾,最适合贫血兼有失眠健忘者。
另外坚持天天泡杯9味雪盈猓
能起到气血同补,健脾助消化,补不受滞的作用,并达到全面调理贫血的目的。
问题八:气血不足与气血不和有区别吗?甘肃省人民医院中西医结合风湿免疫科王晋平:气血不和指气与血的功能失常,也就是气血失常。气血不足只是气血不和中的一类表现。甘肃省人民医院中西医结合风湿免疫科王晋平:你说你气血不和就是气血失常:气血在生理上是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进行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在病理上,气血失常能导致疾病的发生。气血失常是概括气和血的不足及各自的代谢或运动和生理功能的异常,以及气和血互根互用的功能失常等的病理变化。(一)气的失常包括:气的生化不足或耗散太过--气虚。气的某些功能减退或运动失常--气滞、气逆、气陷、气闭、气脱(气机失调)。 1气虚: 1)概念:这是气不足,导致脏腑组织功能低下或衰退,抗病能力下降的病理状态。常影响血和津液。 2)形成:a.来源不足,如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失调(肺、脾、肾的功能失调而致气的生成不足)。 b.消耗过度,如衰老体弱、劳倦内伤、外感、久病等。 3)临床表现:卫外不固则汗出易感冒;肌肉失养则疲乏无力;清阳不升则精神萎靡,头昏耳鸣;不率血则脉细、心悸;不化水则痰饮、水肿;各脏腑功能减退等。 2气机失调:概念:气的升降出入运行失常而引起的气滞、气逆、气陷、气闭、气脱等病理变化。生命活动,依赖於气的升降出入运动来维持阴阳气血、脏腑经络的相对平衡,如肺的呼吸和宣发肃降;脾的升清和胃的降浊(最重要、常见);心肾的阴阳相交、水火既济;(心火下降、肾水上升)肝气主升、肺气主降;肺主呼吸,肾主纳气CC气的升降出入(皮肤排汗,膀胱排尿)。分类: 1)气滞:概念:气机郁滞不畅,影响气的运行,形成全身或局部功能障碍(气的流动障碍)。或称“郁”。气滞是气运行不畅而停滞,气郁为气郁结而不发散,统称气机郁滞。产生原因:情志抑郁,或痰、湿、食积、瘀血、外邪等阻滞,影响气的流通,形成局部或全身气机不畅或阻滞,从而导致某些脏腑、经络的功能障碍;脏腑功能障碍或气虚也可引起。肝升肺降、脾升胃降,在调整全身气机中有重要作用,故气滞常见於肺气壅滞,肝郁气滞、脾胃气滞,而且上述脏腑功能障碍也能形成气滞。临床表现:气滞於某局部,出现胀满、疼痛,甚至引起血瘀、水停,形成瘀血、痰饮等病理产物。引起血行障碍,则肿胀疼痛,脉迟涩。引起津液代谢障碍,则痰饮、水肿。引起脏腑功能障碍,则肺气壅滞、肝气郁滞、脾胃气滞等。共同临床特点:闷、胀、痛(2)气逆:概念:气机升降失常、脏腑之气上逆的病理状态。主要是肺、胃、肝。产生原因:多因情志所伤;饮食寒温不适;痰浊壅阻;因气虚;外邪临床表现:肺气上逆:咳逆、气喘;胃气上逆:恶心、呕吐、嗳气、呃逆;肝气上逆:头胀痛、面红目赤、易怒。甚至血随气逆,出现咯血、吐血,或壅遏清窍而昏厥。肝肾之气或水寒之气上逆则奔豚(自觉气从小腹上冲胸咽)。气逆於上,以实为主,但也有因虚而致气逆,如:肺虚而失肃降或肾不纳气CC肺气上逆;胃虚失於和降CC胃气上逆。(3)气陷:概念:以气的无力升举(升清功能不足)为主要特徵的病理状态。主要是脾气。形成:多由气虚发展而来。素体虚弱或病久耗伤,可致脾气虚而不升。机体内脏位置的相对恒定和头目清窍的荣养,有赖於气的升举。由於气生化於脾,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脾又主升,故脾胃气虚,更易导致气陷,故气陷常称中气下陷,也包括上气不足。临床表现:气虚症状如短气乏力、语声低微、脉弱无力、面色不华等;若上气不足,无力使清阳之气上输头目,出现头晕、眼花,耳鸣、疲倦等;若中气下陷,无力维系内脏,则内脏下垂(胃、肾、子宫、直肠),腰腹、少腹胀满重坠、便意频频等。(4)气闭:概念:气的出入障碍。气郁太过,上壅......>>
好了,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