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种养殖比例表格图片大全鱼种养殖的模式有以下几种:
1.混养:最好是鱼种们想混养的其他鱼类,比如鲤鱼、草鱼、鲢鱼等。但是在养殖时要注意这一点,养鱼、混养只能作为辅助性的措施,不能连年单养,建议不超过三年。
2.混养:这样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不会混养鱼类来说在鱼种中混养鱼类的做法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一般鱼种的种类不会相差很大,因为鱼种的种类决定了混养鱼种的效果。
3.混养:对于鱼类而言,池塘中混养鱼类有利于鱼类的生长,鱼种的密度不要太高,平均池塘放养的密度不应低于3~5尾/亩,成鱼养殖密度可以为2~3 只/亩。
二、鱼类养殖的日常管理
1.水质:池塘养殖鱼类的水质管理非常重要,包括水质调控、鱼体消毒、鱼体消毒、鱼病防治等。要在养殖过程中加强巡塘,坚持早、中、晚巡塘,观察鱼类的活动、摄食、脱壳等情况,根据鱼类的生长情况和池塘状况合理调整水质,及时调整和处理池塘中的水质变化。
2.水温:水体环境的好坏,对鱼类的生产及养殖都有直接影响。养殖水体的温度,要根据鱼类的生活习性、摄食、活动等情况,在平时的管理中,创造适宜的环境条件,促进鱼类的正常生长。
3.天气:要根据不同时期,选择合适的天气,合理安排养殖。水产养殖者应尽量在早、中、晚3:00左右,积极做好准备迎接捕捞工作。
4.水质:水质管理主要包括水质的理化因子、天气状况、水温、水源等。水质管理重点有:合理的水质变化和水质理化因子对鱼类的生长、发育、活动等具有重要影响。根据养殖对象的生物学特性,适当地选择水源充沛、水质清新、排灌方便的湖泊、水库和鱼塘等水体,并且要求其水体溶氧量高,无污染、无污染。
7.溶氧:养殖鱼类对氧气的需求量较高,尤其在不良天气,水体溶氧量应适当。应保持良好的水质,根据天气的变化和养殖对象的生长、活动情况来调整溶氧的数量。
8. 微生物:水体微生物对鱼类的生命活动和水质的物质循环具有重要作用,在鱼类的生长过程中,必须不断的利用水体中的有益微生物来改善水体的生物结构。
9.透明度:水体透明度为20~30厘米,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三、饲料
1. 饲料投喂:目前有专门化的配合饲料,技术要求也较高,一般的配合饲料按鱼体重、饵料含量的1:1添加,有的还可添加别的药物进行预防保健。